> 硕士毕业论文 > 33658字硕士毕业论文电子商务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微观机制研究

33658字硕士毕业论文电子商务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微观机制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33658字
论点:出口,企业,贸易
论文概述:

本文是国际贸易论文,本文基于电子商务发展及其于我国跨境贸易促进作用的重要事实以及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的发展需要,提出了研究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我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的必要性

论文正文:

背景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工具,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巨大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方式。它在促进企业出口方面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它的使用降低了企业的固定出口成本,提高了跨境交易的效率(Freund & Weinhold,2002,2004);降低信息搜索、谈判、签约和售后服务的成本,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效率(Terzi,2011)鼓励企业选择直接参与出口。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且改变了贸易中介本身的形式和功能。新型电子中介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它可以克服时间和地理的限制,从而快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中介效率的提高促使企业增加出口(Cho & Tansuhaj,2011)。因此,电子商务通过贸易中介改善了企业的间接出口激励。 那么,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否总体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它如何影响企业出口的扩张幅度和集约幅度的增长,这种促进是通过促进企业的直接出口还是间接出口来实现的,基于企业出口增长方式和出口方式的重要性,本文认为上述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二节选题的意义1。理论意义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然而,电子商务如何影响企业的出口行为,包括出口的可能性和出口的强度,尚未在新贸易理论的框架内得到充分讨论。 同时,目前对企业出口模式选择行为的研究是基于新的贸易理论框架和中介理论,讨论了贸易中介为什么存在及其对不同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模式的影响,而没有考虑企业经营模式(从传统模式到电子商务贸易模式)变化带来的影响,而国内对电子商务和企业出口模式选择的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本文试图将电子商务因素引入梅利茨(2003)模型,揭示电子商务发展对企业出口行为影响的微观机制。 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参与出口和出口模式的选择,从而加深我们对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出口的认识,丰富企业出口行为的理论研究。 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电子商务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对中国企业出口模式的选择、出口决策的微观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十二五规划将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电子商务发展对企业出口参与的影响及其对企业出口模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一方面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决策和模式选择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政府部门制定出口支持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章文献综述第一节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中介1。贸易中介的功能及其经济解释贸易中介(或贸易中介)的传统定义是,它是一种经济中介,从供应商处购买商品,然后再卖给买方,或者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平台,并为交易提供便利(Spulber,1996)。这一定义包括商品转售或再出售的两个主要功能以及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信息匹配。 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面临着更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文化和制度差异成为贸易的主要障碍。 安德森和范温库普(2004)发现,发达国家的贸易成本相当于关税的170%,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成本甚至更高。21%的成本与运输成本有关,44%的成本与边境贸易壁垒有关,55%的成本来自国内市场交易成本(主要来自批发和零售商的价格加成)等。 与边境有关的贸易壁垒包括语言壁垒、基于供求匹配的信息搜索、货币兑换壁垒、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其他相关政策成本 罗伯茨和泰布特(1997)对哥伦比亚企业的研究也表明,信息成本是企业进入出口市场所支付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跨境交易在合同执行中也涉及更高的道德风险(Rodrik,2004)。合同履行问题实质上源于信息不对称。 如何降低此类跨境交易的风险和成本?因此,贸易惯例产生了许多系统,例如由第三方发行的信用证系统、关系贸易网络(3)、贸易中介等。这些系统在为买卖双方提供有效的信息匹配渠道和降低交易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最近的一些文献讨论了企业生产效率异质性与出口模式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贸易中介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出口渠道为效率相对较低的边缘企业提供产品,从而促进贸易扩张(Ahn等人,2010年;阿克曼,2009年;费尔伯曼和容格,2009,2011),这些研究实际上强调了贸易中介在货物转售或再出售中的作用 传统中介除了具有转售商品的功能外,还具有匹配信息的功能。 Rubinstein &Wolinksy(1987)和Yavas(1994)建立了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双边谈判模型。模型中包括中介。分析表明,贸易中介可以有效促进买卖双方的匹配。 真实交易中的信息通常是不对称的。Biglaiser (1993,1994)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交易双方具有关于产品质量的不对称信息、产品质量识别的高成本或消费者转换的低成本的市场中,贸易中介的存在为产品提供了质量保证,缓解了逆向选择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 在此基础上,Petropoulou(2011)讨论了在有信息摩擦的贸易环境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匹配的作用。他的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信息摩擦和总贸易量并不是单调递减的,因为信息成本对直接和间接出口的影响正好相反。较高的信息成本不利于企业的直接出口,但有助于刺激信息中介机构的建立,从而促进间接出口,从而说明只有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贸易中介机构的作用及其形成机制。 第二节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流程1。信息技术发展的贸易流促进效应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传统行业业务流程的网络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其国际贸易的发展(Choi,2010,Freund & Weinhold,2004;Miraskari等人,2011年;Wilson等人,2005年) 克拉克和沃斯滕(2004)区分了南南贸易和南北贸易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差异。他们使用了美国UNSD统计局(联合国统计司)商品贸易数据库中来自27个高收入国家和65个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数据。本文研究了互联网的使用是否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了进入企业市场的可能性,以及互联网的使用是否促进了企业的商品和服务贸易。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但促进作用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中并不明显。 Bojnec & Ferto(2009,2010)利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29个国家的双边制造业出口数据,从行业角度研究互联网与贸易之间的关系。它认为,互联网的使用降低了制造业的交易成本,减轻了交易成本对其出口的负面影响,提高了其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了制造业出口的增长 Moodley (2002)认为,电子商务技术在产品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复杂的国际市场需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渠道的发展。 除了上述在国家和工业层面的研究之外,克拉克(2004年、2008年)还利用世界银行在东欧和中亚20个中低收入国家的企业层面的调查数据,研究互联网连接与企业之间的进出口关系。结果表明,联网企业的出口率远高于无联网企业。企业互联网的整合不仅促进了制造业的对外贸易,也显著促进了服务业的出口。互联网接入增加了出口的可能性,但并没有显著提高已经使用互联网的出口企业的出口量。 第三章电子商务与异质企业参与出口激励...................15第一节理论分析.........................................15第二节测量模型、数据源和变量选择............................15第四章电子商务、贸易中介的选择和企业的出口方式...................35第1节理论分析.............................................35第2节测量模型、变量选择和数据源................39第五章结论和政策建议.......44第一节结论..............................44第四章电子商务、贸易中介和企业出口模式选择当前对企业出口模式选择行为的研究是基于新的贸易理论框架和中介理论,讨论了为什么存在贸易中介(Akerman,2009;Felbermayr& Jung,2009,2011;Petropoulou,2011),以及贸易中介的存在对不同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影响(Akerman,2010;Ahn等人,2011年;Bernard等人,2011年;Abel-Koch,2013),没有考虑商业模式(从传统模式到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变化的影响。同时,国内对电子商务和企业出口模式选择的研究相对缺乏。因此,本章的主要贡献是将企业电子商务使用的变量引入贸易中介模型,讨论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企业出口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否促进更多企业直接或间接出口,并利用微观数据检验模型结果。 本章首先基于Ahn等人(2011)的贸易中介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电子商务对企业出口模式选择的影响。其次,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微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第一节理论分析本章在Melitz(2003)和Ahn等人(2011)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电子商务使用指数,探讨了电子商务对企业出口行为选择的机制,旨在研究在企业广泛使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实现贸易的条件。 第五章结论和政策建议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贸易模式,给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政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挑战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本文以转型期中国经济为背景,探讨电子商务对企业出口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利用电子商务的贸易促进作用。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我国企业在新时期参与出口市场,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本章对全文进行了概述,提炼出本文的重要结论,并就政府应如何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如何加大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应如何提高竞争优势、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第一部分,本文的结论基于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事实及其对我国跨境贸易的促进作用,以及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发展需要,提出了研究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企业出口行为影响的必要性。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发现目前关于企业出口行为的理论研究没有考虑交易模式的变化对企业出口的影响,而对贸易中介和国际贸易的研究也忽略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中介进而对企业出口模式选择的影响。因此,基于现有理论的不足,本文首先将电子商务使用指标引入异质企业垄断竞争模型。分析表明,电子商务的发展增加了企业参与出口的可能性,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出口强度,增加了企业规模对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其次,在现有贸易中介理论的基础上,将贸易中介引入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电子商务促进企业出口的模式,即促进企业更直接地参与国际经济或通过贸易中介间接出口。理论分析表明,电子商务的推广是不确定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基于理论部分得出的命题和结论,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05年和2012年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电子商务的使用显著提高了中国企业参与出口的可能性和企业的出口强度。由此可见,电子商务不仅促进了中国企业集约出口利润率的提高,也促进了企业出口的扩张边际增长 一个国家的贸易增长模式,即集约边际或扩大边际,对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扩张幅度来看,贸易增长意味着更多的企业和更多种类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一方面,这种贸易增长模式改善了一个国家多样化的生产结构,另一方面,它也减少了不利的贸易条件影响的可能性。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集约型利润率,而集约型利润率只占扩张利润率的一小部分(钱学锋,2008) 然而,基于集约边际的贸易增长很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增长的更大波动。 因此,面对不确定的国际市场,降低各种外部风险影响的更有效途径是改变贸易增长方式。 然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更多的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能够出口,有效地增加了中国企业出口的扩张幅度,从而为中国贸易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