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范文 > 论文范文公共卫生硕士学位论文——长宁区社区恶性肿瘤患者健康质量和健康认知现状研究

论文范文公共卫生硕士学位论文——长宁区社区恶性肿瘤患者健康质量和健康认知现状研究

论文类型:论文范文
论文字数:
论点:肿瘤,恶性肿瘤,患者
论文概述:

提供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长宁区社区恶性肿瘤患者身体质量及健康认知现状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社区恶性肿瘤管理现状的了解,评价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现状和生

论文正文:

首先,研究背景进入21世纪,恶性肿瘤仍然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从全球角度来看,肿瘤的流行绝非乐观。根据parkin等人的报告,2000年全世界有1010万新的肿瘤病例,620万人死亡,2240万肿瘤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数据,到2020年,全球癌症发病率将增加50%,全球新癌症患者人数将达到每年1500万。从恶性肿瘤的流行趋势分析,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癌、胃癌和肝癌。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第一和第二大死因,超过了艾滋病、结核病、疟疾和其他致命病例的总和,并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相关研究表明,人口平均年龄每增加1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就增加约44/10万。其中,人口老龄化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这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从不同年龄组的肿瘤发病率构成来看,65岁以上的老年人肿瘤发病率所占比例最大,约为55.36%,表明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取决于老年人。老年人口中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导致整个人口中肿瘤发病率的增加。中国是世界上癌症病例最多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持续上升。近年来,癌症死亡人数每年超过150万。卫生部2006年对城乡居民主要死因的统计显示,恶性肿瘤已成为中国城乡居民的第一死因。与2005年相比,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了18.6个百分点。据预测,如果不加以控制,中国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将在未来20年翻一番。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上海市恶性肿瘤的粗发病率,男性为3.846/100,000,女性为3.22/100,000,[7]。预防和控制恶性肿瘤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开展肿瘤防治迫在眉睫。恶性肿瘤的预防主要分为三级预防措施:第一级预防措施是病因学预防,针对病因学因素,提高机体预防癌症的能力,预防癌症的发生。二级预防措施是筛查癌症前期患者或早期癌症病例,实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措施是减少癌症患者的并发症、预防残疾、提高存活率、恢复率和减轻癌症引起的疼痛。相关调查显示,癌症恢复期患者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最大。治愈疾病、防止疾病恶化、防止并发症和并发症、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三级肿瘤预防的目标。目前,医疗服务已经从治疗扩展到预防,从生理学扩展到心理学,从医院扩展到院外(社会)。其核心是从生物医学模式扩展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本研究对象和方法1中,研究对象从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报告管理系统中提取了290例经三级医院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并于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存活的患者。二.数据收集方法问卷调查前,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后,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通过问卷进行了家庭调查。调查采用自填和询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具有一定识字水平和读写能力,能够独立完成问卷的人员,采用自填法。对于那些教育水平低或视力有限不能独立完成的人,调查人员将采用询问法。收到有效问卷290份,回复率100%。SF-36中文版(第一版):是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开发的简明健康问卷。它广泛应用于生活质量测量、临床试验效果评估以及普通人和病人的健康政策评估等地方。它由生理功能(PF)、生理功能(角色-身体,RP)、身体疼痛(BP)、一般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物理功能,SF)、情感功能(角色-情绪,RE)、心理健康(MH)、身体健康评分(PCS)、心理健康评分(MeS)组成,综合概括了受访者的生活质量,共36个问题。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生存率数据来自图海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报告管理系统。调查内容包括报告卡号、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诊断地点、诊断日期、诊断依据、治疗状况、家族史等。所有病例都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
,控制效果不理想,措施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上海在社区肿瘤防控中建立了较好的肿瘤发病率报告和监测系统,但目前不同社区对肿瘤患者实施三级预防措施的管理模式不同。一些社区有传统的随访管理,主要基于对疾病过程的理解和公共卫生医生进行的简单健康指导。其他社区发展了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和社区护士组成的全科服务团队作为基本服务单位,提供医院、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综合管理,包括心理、生理和行为相结合。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了解不同社区恶性肿瘤管理的现状,评价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家属对肿瘤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认知。从而为更有效地综合防治社区恶性肿瘤提供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战略依据。具体研究目标如下:1 .了解不同社区肿瘤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分析患者家属对肿瘤防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BR/]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和天山街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并在此期间存活的患者进行分析和描述。不同会诊、年龄、病程和管理模式下的生活质量,肿瘤患者家属对肿瘤防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及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对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在这种医学模式的指导下,临床医学的重点也从治疗“人类疾病”转向治疗“病人”。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并发展成为特定人群。然而,恶性肿瘤疾病和肿瘤治疗通常对机体功能造成很大损害,并对心理健康、家庭社会功能的完整性、社会支持、精神状态等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手术、放疗或化疗后从医院转移到家中,进入社区康复护理阶段。目前,我国提出了一些新的癌症治疗理念,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了持续的身心健康的全科医疗服务。医院和社区之间“无缝治疗”的概念[8]。关注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生活质量是许多晚期肿瘤治疗的主要目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开展三级疾病预防的前沿,社区恶性肿瘤的康复对延长患者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新的医学模式下,生活质量是[健康评价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尤其是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生活质量研究的主流[‘2’。生活质量是什么?生活质量(QOL)是指生活质量或生活质量。它是一个包含生物医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综合概念,是一个人在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功能能力和主观感受。世卫组织对生活质量的定义是: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人对其目标、期望、标准和与其所关心的事物相关的生活条件的体验,同时强调承认自己的价值观和自我实现,以及他们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生活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它由许多因素决定。就癌症患者而言,它涉及自觉症状、情绪、对医疗环境的适应、与医务人员的关系以及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它可以概括为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2)生活质量是病人的主观体验,主要取决于病人自己的判断。同时,相信癌症可以治愈的癌症患者一般不会产生显著的心理压力;认为癌症意味着死亡的病人通常会有严重的负面情绪。这就要求在测量生活质量时,患者必须根据自己的经验完成问卷。一些研究表明,对于同一组患者,根据患者自身经历和医生观察得出的生活质量指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5”。(3)生活质量随着患者生命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例如,癌症患者对化疗的反应,当治疗开始时副作用很明显时,患者可能会因为无法承受而失去信心。经过一段时间后,疗效逐渐显现,患者情绪高涨,对副作用的耐受性也得以增强。目前,恶性肿瘤治疗和干预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肿瘤本身和治疗会引起许多症状,导致患者身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紊乱或失衡,以及生活质量的恶化。同时,训练整个病人家庭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来源。肿瘤患者的家庭成员是一大群人。暴露于遗传或常见的环境风险因素

3。统计方法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录入采用双通道并行录入。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计数数据描述性指标由比值(0/0)组成,计量数据分析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x × x),统计检验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缺失值通过删除列来处理。社区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简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肿瘤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2007年,全世界约有970万肿瘤死亡,占所有死亡原因的13%。72%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200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ASCO 1997-1998年的有关数据,世界上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约占总数的12%。在我国,每年约有160万新的恶性肿瘤患者,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已被列为[第一和第二大死因,这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目前,医疗服务已经从治疗扩展到预防,从生理学扩展到心理学,从医院扩展到院外(社会)。其核心是从生物医学模式扩展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这种医学模式的指导下,临床医学的重点也从治疗“人类疾病”转向治疗“病人”。生活质量是顺应这一趋势的一种新的健康指标。它综合评价疾病及其治疗方法对患者身体休息、心理和社会活动的影响,是评价疾病转归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对患有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并发展成为特定人群。然而,恶性肿瘤疾病和肿瘤治疗通常对机体功能造成很大损害,并对心理健康、家庭社会功能的完整性、社会支持、精神状态等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手术、放疗或化疗后,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从医院转移到家中,进入社区康复护理阶段。关注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生活质量是许多晚期肿瘤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新的医学模式下,生活质量是评价健康的重要发展方向,尤其是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生活质量研究的主流[‘2’。由于肿瘤的社区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患者的基本特征、疾病知识、管理和治疗方法以及疾病进展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邵春红等人[2\' 221提出的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病程和社区管理模式下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管理模式,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意见和参考。2.问卷调查
自制((8份肿瘤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包括肿瘤防治知识、肿瘤防治态度项目10项、肿瘤防治相关行为项目8项。调查内容如下:(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与患者的关系等。(2)肿瘤相关知识:包括“肿瘤可以预防和治疗”等n项。(3)月中肿瘤预防态度:包括“肿瘤应及时治疗”等10项。(4)肿瘤相关行为:包括“禁止吸烟、禁止饮酒”等8项。(5)获取癌症防治知识:亲属、同事、朋友、电视、报刊杂志、医学书籍、医生、互联网等。数据收集方法问卷调查前,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接受过统一培训的目的调查员和第4条调查员将通过问卷进行家庭调查。调查采用自填和询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具有一定识字水平和读写能力,能够独立完成问卷的人员,采用自填法。对于那些教育水平低或视力有限不能独立完成的人,调查人员将采用询问法。恶性肿瘤患者发病率和生存率数据来自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报告管理系统。调查内容包括报告卡号、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诊断地点、诊断日期、诊断依据、治疗状况、家族史等。所有病例都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五、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录入采用双并行录入。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计数数据的描述性指标由比值(%)组成,计量数据的分析采用均值和标准差,统计检验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Kruskal-WalliSH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定量数据。第一部分研究设计1。研究设计这项研究是一项横断面调查。通过对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和天山路街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和管理模式下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肿瘤患者家属对肿瘤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及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对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2.主题1。恶性肿瘤患者: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街和虹桥街确诊为恶性肿瘤并存活的患者290例,选自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报告管理系统。2.肿瘤患者的家庭成员:调查对象的定义:家庭成员是指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和病人住在一起。从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报告管理系统中,选取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经三级医院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并存活的290例患者,分别来自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街和虹桥街。通过家庭进入,成年家庭成员(主要是配偶,其次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进行问卷调查,并对272名家庭成员进行了调查。

四、研究工具
1、问卷调查
(1)健康状况问卷SF-36中文版(第一版):是波士顿卫生研究所开发的简明健康问卷,广泛应用于生活质量测量、临床试验效果评估、健康政策评估等地方。对于普通人和病人来说。它是从生理功能(PF)、生理功能(ole-PhysiCal,RP of I)、身体疼痛(Bp)、全身健康(GIJ)、活力(VT)、社会功能(SOCIALFUNITION,SF)、情感功能(角色-情感,即)、心理健康(MH)、生理健康评分(physiealecomponentea)、pCS、心理健康评分(Mcs)等10个方面综合总结了受访者的生活质量,共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