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硕士毕业论文管理者风险偏好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硕士毕业论文管理者风险偏好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
论点:盈余,偏好,研究
论文概述:

下的盈余研究频频失效,未能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利润操纵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管,以致众盈余管理,个人特征,财富效用多上市公司爆出财务丑闻。这使得传统盈余管理研究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论文正文:

导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过去20年的盈余管理研究和监管中,国内外学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只是建立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正因为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自本世纪初以来,传统理论框架下的盈余研究
经常未能有效监督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导致许多上市公司出现财务丑闻。这使得传统盈余管理研究的有效性受到质疑。[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些学者创造性地将其他学科结合起来研究盈余管理。一些学者从制度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法学等角度研究盈余管理,而另一些学者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环境下的盈余管理,从心理学角度为盈余管理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
基于行为金融学,探讨了上市公司管理者个人特征中最微妙的因素——风险偏好的度量,并分析了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以期为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和相关
监管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1.1研究背景
(1)本研究的现实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于前景理论出现的行为金融学解释了大量传统金融学无法或无法充分解释的市场“异常”。其接近真实市场行为的理论分析表明,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行为金融学和传统金融学最基本的区别在于两个假设:市场无效率假设和不完全理性人假设。
行为金融学最早于1972年由斯洛维克出版(人类判断的心理学研究:不确定性下投资决策的含义)。他开创了
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投融资决策过程,结合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心理特征。1979年,心理学家卡勒曼和特沃斯基的文章“前景理论:风险状态下的决策分析
”以及1982年卡勒曼、斯洛维奇和特沃斯基的“不确定性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为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
对各种行为者的非理性行为给出了命运理论,包括反应不足、反应过度、心理叙述等。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行为金融学的创始人之一卡尼曼,表明在学科的未来发展中,行为金融学不应该被忽视

行为金融学作为心理学和金融学的新结合,它的诞生“合理化”了行为者的非理性行为,影响了整个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即个人偏好合理性和行为的最大化
从而形成了一个重构理论的机会。在行为金融的强劲发展趋势下,仅靠经验和会计知识来研究盈余管理是非常不够的。在这种背景下,结合个体决策理论研究剩余
管理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原理,对企业财务中非理性行为的分析将有助于管理者克服企业财务中个人和群体的心理偏好和偏差,为他们做出理性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宏观
有利于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盈余管理。财富效用统一金融中基于有效市场理论的个人特征套利机制根本不存在。投资者非理性行为高,宏观政策环境不确定,管理者素质低,非理性过程
高。这表明基于非理性的行为金融在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适用性。结合行为金融学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将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2)本研究的理论背景
本研究课题来源于作者导师李颜夕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经理人行为特征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约束模型研究(70772087)”。本项目旨在研究
管理者风险偏好、声誉和薪酬体系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构建盈余管理约束模型,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约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本文只是对管理者风险偏好与盈余管理相结合的研究和分析。其发现和创新性研究成果是本研究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研究意义
本研究从管理行为特征的角度,解释了基于管理层风险偏好的盈余管理行为,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管理层风险偏好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为盈余管理研究
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两个角度衡量管理层的风险偏好程度,改进了管理层风险偏好程度的衡量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近年来,经济趋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上市公司业绩波动很大,管理者的盈余管理动机增强。本研究考察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有助于上市公司管理层在
公司的财务决策中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有助于监管者更好地把握管理层的风险偏好程度,完善管理层的激励和监督机制,监督和约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这对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
[1]冯·mj,摩根斯坦0 .普林斯顿: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47.
[2]李奇登斯坦,S . vioc .[投标和选择之间偏好的逆转/br/]赌博决策[J]。实验心理学杂志,1971(89):46-55。
[3]特沃斯基,卡尼曼·德.决策框架和选择心理学[J]。
科学,1981(21):455-458。[/比尔/][4]约翰·惠普,詹姆斯·罗伯特,埃里克·J .适应性决策者[·M]。剑桥大学[分校/br/]出版社,1993年。
[5]康利斯克有限理性与市场波动[。[经济杂志/br/]行为与组织,1998,29 (2):233-241。
[6]希·克,韦伯·欧盟。一个基本的预测误差:[的自我-他人差异/风险偏好[。实验心理学杂志:总论,1997,126 (4):45-53。
[7]卡尼曼·德,特沃斯基.前景理论:风险下的决策分析.
经济哥斯达黎加,1992(47):263-291。
[8]王崇明,梁力。风险决策中的动态框架效应研究。心理学杂志,1998,30 (4) :394-399。
[9]马蹇宏,石剑锋。风险偏好的实验研究[。应用心理学,2002。8 (3) :28-34。
[10]罗尔r .企业收购的傲慢假设[J]。商业杂志,
1986,59:197-216。[[br/][[11]希顿[J . b .管理乐观主义与企业融资[[J]。财务管理,
2002,31(7):33-46。
[12]谢福林。行为公司金融[。应用公司金融杂志,
2001,14 (8):287-312。
[13]法玛·英·法伦琴.测试[股息和债务的权衡和优序预测[[]。金融研究评论,2002,15:1-33。
[14]佩里诺·R,艾伦·M·P,迈克尔·S·w .当
厌恶风险的经理决定是否承担风险项目时衡量投资扭曲。金融
管理,2005,34(1):21-60。
[15]阿卜杜勒·K,艾哈迈德·R .首席执行官风险厌恶与平滑收益波动倾向的实证分析[.《会计、审计和金融杂志》,
即将出版,2006年,11: 138-160。
[16] schipper k .评论:早期管理[j]。会计地平线,1989,23 (4):
91-102。

摘要 4-5
Abstract 5
1 绪论 8-20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8-10
        1.1.1 研究背景 8-9
        1.1.2 研究意义 9-10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0-11
        1.2.1 研究内容 10
        1.2.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0-11
    1.3 文献综述 11-19
        1.3.1 风险偏好理论的发展 11-16
        1.3.2 风险偏好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 16
        1.3.3 盈余管理及其研究发展 16-18
        1.3.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8-19
    1.4 论文创新点 19-20
2 盈余管理程度及其度量方法 20-25
    2.1 上市公司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 20-21
    2.2 盈余管理程度计量模型 21-24
        2.2.1 现存的盈余管理程度计量模型 21-23
        2.2.2 本研究采用的盈余管理程度计量方法 23-24
    2.3 本章小结 24-25
3 管理者风险偏好及其盈余管理,个人特征,财富效用度量方法 25-31
    3.1 考虑盈余管理的管理者风险偏好度量模型 25
    3.2 基于A-P DARA的管理者风险偏好效用函数 25-28
        3.2.1 ARROW-PRATT DARA的概念 25-27
        3.2.2 效用函数的选择 27-28
    3.3 基于管理者个人特征的潜在风险偏好指数 28-30
        3.3.1 管理者个人财富与其风险偏好 28-29
        3.3.2 影响管理者风险偏好的个人特征因素 29-30
        3.3.3 管理者潜在风险指数 30
    3.4 本章小结 30-31
4 管理者风险偏好与盈余管理关系实证研究 31-45
    4.1 企业样本选取 31
    4.2 研究假设的设定 31-33
        4.2.1 管理者风险偏好影响因素假设 31-32
        4.2.2 管理者风险偏好与盈余管理关系假设 32-33
    4.3 研究变量的设定 33-34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34-45
        4.4.1 描述性统计 34-39
        4.4.2 管理者风险偏好指数分析 39-42
        4.4.3 基于A-P效用函数的管理者风险偏好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42-43
        4.4.4 基于个人特征的管理者风险偏好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43-45
结论 45-46
参考文献 46-4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49-50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