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5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民主政治中民主协商制度化研究

55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中国民主政治中民主协商制度化研究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55000字
论点:民主,协商,人民出版社
论文概述:

本文借鉴西方协商民主中那些合理和先进的理论,针对新形势下我国协商民主的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协商民主道路,从而为新形势下更好的促

论文正文:

第一部分是协商民主的理论概述

一、协商民主的概念和特征

(一)协商民主的概念

虽然学术界对协商民主进行了相当广泛的讨论,但协商民主概念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一是协商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国外以戴维·米勒为代表,国内以朱秦军为代表。他们认为协商民主是在吸收各种民主理论的共同价值和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民主形式。第二种观点认为协商民主是民主治理的一种形式,在国外以乔治·巴尔德斯(George M. valdes)为代表,在国内以陈家刚为代表。协商民主是民主治理的一种形式。它强调对公共利益的责任,促进政治对话中的相互理解,确定政治意愿,并支持重视所有人的需求和利益的有约束力的政策。第三种观点认为,协商民主不是单一类别的概念,而是许多类别的并列。例如,张秦鹏认为协商民主是民主决策的合理形式、民主治理的有效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合理设计。刘吴勇认为,协商民主不仅是一种民主形式,而且是一种民主决策过程和机制,也是一种国家和社会的治理结构和形式。
上述第一种和第二种观点的区别在于,民主是被视为一种手段还是目的,民主是一种手段,协商民主是一种治理形式,民主是一种目的,协商民主是一种新的民主形式。然而,无论从哪个单一角度来看待协商民主,它似乎都是片面的。因此,作者倾向于上述第三种观点。
在这里,结合上述第三种观点,应该从以下角度来理解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协商”和“民主”两个词的复合,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协商”的意思是“为了达成一致而共同讨论”。在政治背景下,“谈判”强调政治共同体参与者的平等和自主性,强调理性的观点和说服而不是操纵、胁迫和欺骗,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沟通而不是战略目标。参与者倾听、回应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他们忠于沟通理性和公共价值观。它们赋予参与者在决策前检查、检查和批评各种建议或方案的权力。“民主”这个词来自古希腊语,由两个短语组成,德莫斯和奎托斯。前者指贵族统治或精英统治,而后者指生活在特定城邦或城邦中的所有公民,也用于指普通人、下层民众、下层社会和“暴民”。公元前15世纪中期,当希腊人将德莫斯和奎托斯结合起来,第一次用“民主”的概念来表达一种新的政治生活方式时,它总结了当时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政治实践,即“民治”或“由人民直接或通过地区选举的代表来治理和统治”……
................

第二部分协商民主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作用、问题及原因

一、协商民主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及其逐步建立和规范化,中国社会生产力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社会变革呈现出戏剧性的趋势。社会和经济组成部分、经济组织、就业方法、分配方法、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日益多样化,形成公民社会的步伐正在接近。公民社会的出现意味着不同的社会利益集团不断涌现。不同的社会利益集团有自己的利益需求。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利益冲突和矛盾不可避免地加剧。如何解决利益集团和个人之间的利益需求?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和平的手段,即有序的政治参与,才能在认识到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和互利的前提下,通过协商民主,寻求共同利益的实现和利益的一致性。因此,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协商民主日益必要。它在我国民主发展中发挥以下作用:第一,协商民主提供有效和合法的决策,减少社会动荡。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无疑会给决策过程增加额外负担。乍一看,这似乎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在一个成功的协商民主中,由于政策的合法性,公众参与的成本将通过更低的法律成本和更快的执行来平衡。首先,在公共协商中,协商民主在决策中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和少数人的合理意见和要求,从而克服多数人采用的单一民主决策机制的缺陷。在实现多数人的民主权利的同时,它使少数人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并统一了对多数人的尊重和对少数人的保护。因此,它符合大多数公民的偏好。第二,尽管公众咨询不能总是产生合法和可行的决定,但它也为行政人员的决定提供了更准确的信息基础。在决策开始时考虑所有相关观点、利益和反对意见,可以防止无法接受法律审查的非理性决策,提高决策效率。最后,协商民主也具有程序合法性。协商民主需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依靠民主的合法化和程序。这种谈判通过了合法性的考验,传播了民主合法性的坚实概念,并使决定越来越不太可能接受合法性的挑战。因为那些可能挑战规则意志及其形成过程的人也将为他们承担一些责任,从而使这一决定的执行更加稳定和顺利。..............................
................

第二部分协商民主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作用、问题及原因..............................26
一、协商民主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作用.......................................................................26
2。中国民主政治协商民主存在的问题...........................................29
(一)主体问题.................................................................................29
(2)体制问题.................................................................................33
3,...........................................39
(一)...................................................................39
(2)........................................................43
(3)........................................................47
1。政治文化氛围有待改善..................................................................................47
2。需要加强与选举(代表)民主的结合。..........................................................49
第三部分民主政治中中国协商民主的有效协商对策.........................................50
一、.................................................................................................50
(1)加强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50
(2)加强协商民主在民主政治中的重要地位.........................................50
(3)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精神。................................51
1。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51
2。培养良好的公民美德......................................................................................52
3。弘扬自治精神...................................................................................................52
二,加强保障和建设....................................................................................................53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3
1。加快行政体制改革..................................................................................53
2。完善基本经济制度....................................................................................54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54
4。继续深化改革,.......................................................................54
(2)创新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体制..............................55
1。依法治国...................................................................................................55
2。制度化领导...................................................................................................55
3。开放系统...................................................................................................56
4。社交化的...................................................................................................56
(3)改善CPPCC的协商民主制度......................................................56
1。谈判的程序形式...............................................................................................56
2。协商制度的合法化...............................................................................................57
3。谈判者的平等...............................................................................................57
4。多元化咨询渠道...............................................................................................58
(4)建立基层协商民主的保障和监督体系.............................................58
1。建立基层协商民主保障体系.......................................................................58
2。建立基层协商民主监督制度.......................................................................59
(5)完善民主协商的协商机制.....................................................................60
1。加强执政党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双向互动...........................................60 [/br/ ] 2。构建多层次政治协商机制.....................................................................60
3。扩大参与者的广泛代表性.....................................................................61
4。注意体制框架的灵活性和广泛吸收..........................................................61
5。.....................................................................62
(6)优化公共治理机制.................................................................................62
1。规范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63
2。在不同治理机构之间建立沟通和对话机制..........................................................63
3。培育和完善民间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64
3。.................................................................................................64
(1)加强现代政治与政治参与文化的结合.........................................64
(2)积极推进选举民主的有机结合......................................................66
结束语........................................................................................................................67
参考资料................................................................................................................69

结论

实现社会和谐和建设更美好的社会一直是人类和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者追求的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出:“构建一个人人尽其才、各有所长的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社会基础、实现党的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许多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政治和谐是关键环节之一。在当前不同利益和文化的社会形势下,协商民主有效地解决了民主方式和方法、话语表达和延伸、民主形式的多样性和效率等问题。讨论决策反映了真实的民意和政治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深刻而广泛的思想政治基础。
协商民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这是由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决定的。谈判过程是各种政治主体之间的互动过程,即在公共利益的框架下,在法律、制度或政治惯例的保护下,相互提供信息和交换意见,通过有效协调实现利益表达和实现。协商民主注重程序正义,更注重竞争的公平和公正。通过对不断产生的社会冲突进行制度化、无害化和建设性的处理,可以有效利用冲突的激活效应,同时避免冲突带来的破坏性后果,实现基于差异甚至冲突的社会和谐。
简而言之,在当今世界,对话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谈判取代暴力,日益成为解决国内利益冲突、民族冲突、地区争端和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谈判民主的发展也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民主形式。

参考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全集,第28卷[·米]。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列宁选集第4卷[·米]。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选集第4卷[·米]。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9页。
[6]列宁选集第3卷[·米]。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275页。[/比尔/] [7]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比尔/] [8]周恩来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比尔/] [9]邓小平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比尔/][10][美国]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