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2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新媒体视角下的新闻职业化

2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新媒体视角下的新闻职业化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20000字
论点:新闻,专业,主义
论文概述:

本文所做的研究是对新闻专业主义在传统媒体语境下和新媒体语境下新旧时期各种冲突矛盾的一些梳理,同时也探索出了一些解决之法,特别是对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环境变化做了深入的思考,对

论文正文:

一、新闻专业主义与新媒体概述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与核心理念19 世纪 30 年代的便士报瓦解了政党报刊的传统模式,开创了一份报纸在政治上标榜超党派,在新闻上客观报道,在社论上力求议论持平,在经营上以广告为主要赢利点的新模式,随着便士报的发展,新闻从业队伍也逐步专业化,当然,这还要得益于整个新闻行业在发展中所坚持的“服务公众”的理念。因此,“新闻专业主义形成已有一百多年,而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在西方的提出也已经有半个世纪。”①然而,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其基本内核是什么?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对此还尚未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何谓“新闻专业主义”?迄今学界还未就“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达成共识,而如何界定”新闻专业主义”则需要先对“ 专业”这一概念进行判别,戴维德·卡尔曾归纳过“专业主义的五个标准”,即:“(1)提供一种重要的服务;(2)既有理论背景又有实践背景的专门技能;(3)有特别的伦理维度,且其一般都明确写在实践规范中;(4)有组织和内部约束的规则;(5)职业人员要有较高程度的个人自治——独立判断权利。”②“与传统意义上的医学、哲学、建筑学等专业相比,新闻工作作为一门专业被提出来应该是在 19 世纪 90 年代,这是盖伊·塔奇曼的观点。”③因为自 1900 年起,美国报业的从业人员就不时谈到“报业系——专业”这一概念。1906 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开设了全球第一家新闻学院,成为培养新闻专业人才的高等学府,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专业性的教育已经开始起步。在之后的几十年间,专业化的新闻从业者越来越多,更多的新闻工作者逐渐认识到新闻工作绝对要保持客观,不歪曲事实且不带有任何个人偏见,维护其公正性。国际著名的新闻传播刊物每年都有大量的相关文章的发表,国际学术会议也经常开辟相关的讨论专题,并出版了多部相关专著,足见这一研究领域之活跃。”④时至今日,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内涵等的讨论还众说纷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我国学者陆晔、潘忠党的归纳。陆晔、潘忠党将新闻专业主义的要素归纳于五个方面:“(1)传媒是社会的公器,新闻工作必须服务于公共利益,而不是仅仅服务于任何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2)新闻从业者是社会的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而不是某一个利益集团的宣传员;(3)他们是信息流通的“把关人”,采纳的基准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而不是政治、经济利益冲突的参与者或鼓动着;(4)他们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伪,服从于事实这一最高权威,而不是臣服于任何政治权利或经济实力;(5)他们受制于建立在上述原则之上的专业规范,接受专业社区的自律,而不接受在此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①这五个要素分别从传媒的社会功用、从业者社会职能、职业价值取向等方面对新闻专业主义做出了比较明确的界定。基于对以往专业主义资料的研究,笔者将新闻专业主义内涵与核心理念归纳于以下几点:(1)新闻专业化将是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重要职业规范之一。而新闻专业主义者所遵从的最高职业理想应是传播真实、有价值的讯息,不依附于任何一方权利,以客观、独立的视角播发新闻,这是对新闻工作者看似普通却又最苛刻的要求,也是保持媒介公信度最重要的条件之一;(2)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伦理道德与从业者自身的从业规范以及对社会责任感即“服务公众”的意识,是新闻专业主义不可缺少的内涵;(3)新闻专业主义重要意义在于应用于新闻实践并对新闻体制变革拥有话语权,它应用于新闻实践应遵循普适性原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又引导媒体和新闻宣传人员,以公众利益为基石;(4)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不外乎独立自由、客观公正、社会责任、职业意识、“自律”“他律”等,截止目前无论哪位新闻学者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几乎都围绕着以上几点展开,可以说这些词汇放在一起是新闻专业主义最高理想也是现实追求,而真正进入实践却又要受到经济、政治等来自各方面的约束,下文将会重点论述。
(二)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历程目前,学界公认的是“新闻专业主义”这一意识形态并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是受西方新闻思想影响结合中国国情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早期新闻业的发展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报业的发展过程。从最初马礼逊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到后来传教士、商人在华办报越来越多,再到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在这个过程中,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逐步渗透到中国报业理念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报人和极具代表性的优秀报刊。早期报人中,黄远生、邵飘萍等是民族新闻业的先驱。黄远生认为:“从事新闻工作,一不是为谋职业生路以求安身立命;二不是追逐名利以求闻达于世;三不是百无聊赖暂以栖身,而是痛感中国政治之腐败人民苦难深重,愿为之奔走呼号,以求激励民心,改善政治,改造国家和社会”。②邵飘萍则是要求新闻一定要真实客观,报刊一定要具有独立性。邵飘萍认为:要保持新闻的客观,记者必须采取超然中立的态度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以“社会第三者”角度来报道新闻,即“出于第三者的地位,静观各派行动而下一诛心之论断”,①黄、邵等人所强调的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独立、社会责任等也正契合了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反映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在要求。
 二、传统新闻专业主义建构
 (一)专业化——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品格1、新闻是一门专业学者伟伦斯基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一个职业要转变为一个专业,需要经过五个阶段:第一,开始努力成为专职或者全日制的职业;第二,建立起训练学校;第三,形成专业协会;第四,赢得法律支持以能自助掌管自己的工作,第五,专业协会公布正式的道德准则。”②由此可见,一个职业要成为专业的基本前提就在于是否有专业知识体系、有无职业实践、有无专业组织以及是否有服务公众的意向,而这个过程也是职业取得专业地位的一个获得自主权的过程。相比其他专业学科,新闻学的出现开始只是依附于大众传播学,并且最早的新闻业均以传播信息为主,伴随着报业的发展而发展,其理论也大多源自传播学,这一学科起步较晚,也很少有人称其为一个专业。然而事实上,随着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闻实践在多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学者纷纷投入到新闻学科的研究中,再加上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新闻职业化教育的兴起,如今的新闻业已经拥有了它独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具备了传播讯息、舆论监督、服务公众、互动娱乐等多种功能。我国目前有 400 多所院校开设了新闻类专业,每年有大批新闻人才从高校走出投身于新闻业,可以说新闻与医学、哲学、建筑学等一样早已成为了一门专业。
三、新媒体发展中新闻专业主义的新变化..........................20(一)职业观——“公民新闻”、“公民记者”对于新闻专业化的挑战.....20(二)新闻观——网络舆论对新闻客观性的冲击.........................21(三)媒介观——独立媒介观的悖论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新解读...........23(四)受众观——“主动参与”中的“自由与责任”........24(五)道德观——公民知情权和隐私权的保证..............25(六)新媒体环境下大众传播媒介素养培养的难题..........26(七)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监管的难题......................27四、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与重建..............28(一)新闻专业化的重新定位............................28(二)新闻报道客观性的坚守............................30(三)媒介独立观的重新思考............................31(四)社会责任理论的重新建构..........................32(五)变新闻专业主义为公民基本媒介素养................34(六)政府媒介监管力度需加强..........................34结论 .................................. 35
 结论
 新闻专业主义并非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是从西方引入的,但是在中国我们却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从 19 世纪中国报业出现萌芽开始,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道路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却仍不断发展。民国时期的新闻检查制度、大跃进时的“假、大、空”、文革时期的新闻业的万马齐喑……这种种却都没有打垮中国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一代代新闻人用他们的热血和汗水实践者神圣的新闻使命。新时期,中国跟上了世界传媒的步伐,进入了全面的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的语境下,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已不能再完全满足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对传统媒体而言是巨大的挑战,新闻专业主义在职业观、新闻观、媒介观、受众观、道德观等方面面临着解构与新的重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新媒体语境对于新闻的产生和传播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的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途径更多、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因此,怎样在新媒体语境中重构新闻专业主义,保持新闻行业的良性发展,需要从新闻专业化职业化角度、媒体新闻价值观角、新闻伦理角度、媒介素养角度及监管角度等重新定位和考量。总之,新媒体并不能是独立存在于传统媒体之外,更不能放任一些不良行为的肆意扩散,在新闻专业主义方面,新媒体从业者要发扬传统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优秀品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新闻专业主义新的内涵。当今社会,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媒介素养加强、法律的不断完善、媒介监管手段的灵活多样,相信在新时期,在和谐的新的媒介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会焕发出新光彩。当然,新闻专业主义重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过程,需要学界业界更深入探索,需要全体新闻人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总揽本文,笔者所做的研究是对新闻专业主义在传统媒体语境下和新媒体语境下新旧时期各种冲突矛盾的一些梳理,同时也探索出了一些解决之法,特别是对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环境变化做了深入的思考,对新时期新闻专业主义发展做出了展望。当然,学识所限,全文论述不能面面俱到,某些看法和观点不免会以偏概全,但愿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新闻理论界关于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期待不断涌现出新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1]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吴飞.新闻专业主义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彭兰.中国新媒体传播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邱林川.新媒体事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刘瑞生.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崔保国.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1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付玉辉.大媒体产业: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中美电信业和传媒业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戚鸣.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唐晓芬.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侯海涛.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转型期的媒介守望[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