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7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俄罗斯文学中宗教文化意象的表达

7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俄罗斯文学中宗教文化意象的表达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70000字
论点:翻译,东正教,宗教
论文概述:

翻译作为文化因素促进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发展,而且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翻译的目的就是要使读者读到忠实于原作的译文,要求译者在原作中发掘原作语言所表现的社会实质、民族根源、文

论文正文: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简要论述了翻译

张进在《文学翻译原则》(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中对翻译的定义是:“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语言社区——之间的交流工具。其目的是促进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或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将原作中包含的真实世界的逻辑图像或艺术图像完整地从一种语言转移到另一种语言(第8页)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它主要是指艺术图像的注释。翻译是民族间对话的一种手段,也是民族文化间相互联系和互动的一种形式。翻译作为一种文化因素,不仅促进个人的发展,也促进整个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翻译的目的是让读者阅读忠实于原文的译文,并要求译者探索社会本质、民族渊源、文化因素、历史制约等。用原文表达,并尽可能生动地再现给目标读者,这也将在本文中讨论。翻译是静态的、指称的、动态的和发展的。许多以前不为人知甚至被认为不可译的东西在经过长时间的翻译和介绍后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宗教术语的翻译也是如此。因此,有必要在读者接受的范围内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此外,由于大多数读者不理解原文,他们对原文文化的理解只能通过翻译获得。
由于自然、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两国乃至整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必然会大相径庭,导致思维和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如词语的不同伴随意义、词语的不同背景意义等。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中包含的文化意象,从而对作品本身有更深的理解,译者应该尽可能完整地将这些字面意义中包含的文化意象传达给读者。对于那些受特定文化背景限制的特定文化意义,应该恰当地“解释”,以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一点将在第三章的第三节中具体阐明,用于词语的宗教内涵的翻译。
翻译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它是再创造,有时很难创造,因为创造是自由和主动的,而翻译是受限制和被动的。制约翻译的因素很多,但作者认为主要因素如下。
(1)背景。关于翻译中的语境,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说:“语境是所有翻译中最重要的因素,它的重要性超过任何法律、任何理论、任何基本意义。”(1)如果语境没有被很好地理解和把握,就会导致翻译错误或信息丢失。尤其是当有必要确定多义词或同音异义词的意义和用法时,语境(即语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第二章东正教术语的翻译

第一节神职人员姓名的翻译

神职人员也称为神物。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后,东正教采用了宗主教制度。宗主教制度是东正教实行的制度,宗主教是最高领袖。16世纪,俄罗斯东正教宣布独立,建立了莫斯科父权制区,该区分为主教区。1721年,为了防止宗主教与他争夺权力,沙皇彼得一世废除了宗主教制度,成立了俄罗斯东正教会(chhor pyccxoh npabocnashoh uepkbh)2来管理宗教事务。十月革命后,俄罗斯东正教在1917年恢复了父权制。东正教神职人员可以结婚也可以不结婚。黑人神职人员不能结婚,因为他们已经许下了三个伟大的誓言(没有财富——没有私有财产,没有肤色——没有婚姻或没有婚姻,没有遗嘱——没有个人遗嘱,只有教会的命令),并举行了出家仪式。他们通常穿黑色长袍。只有像他们这样的神职人员才有资格晋升为主教。“和尚”这个词通常加在他们的头衔之前。相应地,百神榜的神职人员可以在头衔前不用“和尚”这个词就结婚,不能晋升为主教。
天主教会和东正教都有七个神性等级,其中天主教会有三个神性等级和四个神性等级。东正教通常只承认朗诵者和少量供品是次要的。两派神职人员在各自派别宗教活动中的角色大致相同,但东正教神职人员的中文译名不同于天主教和新教。例如,在天主教中,主教之上有红衣主教和教皇(相当于主教),主教之下有助理牧师、助理牧师、仪式助理、驱魔人、唱诗班和牧师。新教通常没有等级制度。神职人员的称谓是教派差异的标志之一,是宗教文化的反映。翻译时,找到正确的中文翻译是这种宗教文化的最佳翻译。
应该是“大教堂的大祭司”,而不是“世俗神职人员”。教区是一些基督教会的行政区域,在主教制度下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教区的负责人是主教(黑神),而不是牧师。教区分为几个教区,通常由主教任命的牧师领导。在东正教中,教区指的是教区,教区指的是教区。此外,牧师是天主教和东正教的普通神职人员,他们协助主教处理学术事务。他们也被翻译成牧师。他们通常担任教堂的负责人,他们的官方级别是牧师或祭司,在东正教教堂中被称为“牧师”。牧师是“牧师”这一神圣职位的尊称,正如在汉语中,从事“教师”职业的人被称为“教师”。……
...................

目录
第一章前言........................................................3
第一节简要讨论翻译,..........................................................3
第二节“复活”及其宗教思想............................7
第三节东正教概述...........................................10
第二章正统术语的翻译................................14
第一节神职人员姓名的翻译..............................14
第二节神职人员服装名称的翻译................................21
第三节宗教设施和器具名称的翻译……27
第四节宗教仪式名称的翻译.........................................34
第三章宗教教义和表达宗教行为词语的翻译……44
第一节一神论的翻译.........................................44
第二节宗教教义的翻译以及对宗教行为的理解和表达……50
第三节词语宗教内涵的“完整表达”和“解释性表达”…… 59
第四章中国文化在宗教翻译中的介入与诠释...........................................68
第一节用中国文化意象替代母语中的宗教文化意象...................68
第二节浅谈公告..............................76
第五章概述..........................................................83
参考资料........................................................89
[/ br/]结束语
[/ br/]“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宗教观基本形成后的作品。虽然这部作品时间不长,但其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却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译者。从翻译的角度来看,每个译者的翻译风格因其不同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教育、人生观和个性特征而不同。这种风格不可避免地会在翻译中得到体现。当读者阅读译文时,公认的风格实际上是原文和译文风格相结合的结果。与此同时,读者不仅与作者交流思想,而且与译者交流思想,因为翻译的内容不仅取决于作者写了什么和他如何写,还取决于译者翻译什么和他如何翻译。
许多问题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也没有得到彻底探讨。本文涉及的问题,如神职人员的职责、神职人员的服装、宗教器具、宗教仪式、宗教教义等,在翻译中仍有很大的讨论空间。至于扩大分析范围和收集更多的材料,只能以后再做。此外,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作者遗憾地发现找不到专门的俄汉宗教翻译词典作为参考和引证。作者认为,如果能编纂这样一部词典,它将对翻译研究和宗教文化研究大有裨益。需要解释的是,作为一个纯粹的学术研究,本文并没有谈论宗教的好坏影响,因为宗教的存在有很多原因,它的存在和功能不能仅仅被描述为好坏。作者认为,无论译者的信仰是什么,当他遇到宗教术语的翻译时,仍然需要忠实地表达原文的内容,所以他需要了解原文中所涉及的宗教。
文本对原文的绝对忠实只是一种理想。翻译只是一种无限接近原文的创造性活动。一代又一代的译者通过他们的努力逐渐完善了翻译作品,给了下面的人一个学习的榜样。

参考资料:

1,蔡仪、段景华主编,《苏联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2,巴赫达罗夫·[·苏著,《语言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
3,《翻译研究论文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4,张进,《文学翻译原则》,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
6,孙志立,《翻译:理论与实践探索》,译林出版社,1999年
7,王丙钦,《文化翻译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
8,陈富康,《中国翻译研究史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
9,松宜著,《中国翻译简史(修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年
10,杨子健、刘学云主编,《新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